河北省县域公证机构年办证量全部实现500件以上 公证减证提速增量扩面再升级
河北省司法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重要要求,通过跟班实训、典型引路、对口帮扶、督导交流等措施,推动公证服务特别是基层公证服务更加均衡、便捷、可及,144个县(市、区)公证处年办证量均超500件,办证总量超16万件,创历史新高。 一、扎实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出台《河北省司法厅公证减证便民提速十条措施》,以业务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做有目标、行有方法,促进公证服务提档升级。一是缩期限、减材料、优服务。除涉及不动产的部分事项外,将公证机构执业区域由设区市调整为河北省全域,分类压缩公证出证期限为七个、三个工作日以内,落实证明材料清单制,推进“公证+不动产”“公证+涉外认证”联办,进一步减少群众办证时间和成本。二是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找准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创新开展“公证+调解”“公证+社区矫正”“绿色继承公证”试点,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诉止争的职能优势,促进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切实加强工作督导。抽调公证管理人员、一线公证员对各市和雄安新区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和交互检查,针对发现问题,逐一明确责任,限期整改,推动减证便民提速活动落地见效。 二、全面提升县域公证处服务水平。组织开展跟班实训、业务培训,开展对口帮扶,从人员素质和办证条件上帮带。一是全覆盖开展公证员跟班实训。组织全省新任职的71名公证员到市属公证机构进行跟班实训,指定名师手把手传帮带,参训学员结合实际、带着问题、突出重点学,既学宏观拓展,又学具体办证,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二是联合开展公证业务培训。在雄安新区举办京冀公证业务培训班,北京市公证业务骨干就知识产权和保全证据公证实务授课、现场答疑,两地多家公证处就公证业务拓展、职能作用发挥、公证质量建设等交流经验做法,开展行业协作,提高雄安新区公证服务能力和水平,共促京冀公证工作协同发展。三是强化公证对口帮扶。要求市属公证处加强对偏远地区、力量薄弱公证机构的对口帮扶,在人员培训、软硬件建设等方面“一对一”“点对点”提供支持,强处带弱处、大处带小处共同发展。 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坚持典型引路,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凝聚比学赶超力量。一是全面推广沽源公证经验。沽源县地处冀蒙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少县,近几年年均办证4000件以上,2023年达到8004件,在沽源县召开全省公证高质量发展暨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经验交流会,沽源县公证处、石家庄市燕赵公证处等做交流发言;2023年县域办证量前3位县做典型发言,后10位县司法局做表态发言。期间,现场观摩沽源县公证处“五个紧密围绕”经验做法,号召全省公证行业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推动公证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用案例指导工作。2023年以来,全省170家公证机构办理各类公证84万余件,河北省在全行业征集、筛选公证典型案例,经多次修改、审阅,编辑《河北省司法行政工作公证典型案例100篇》,呈送有关省领导和各市司法局,省人大副主任夏延军、省政协副主席常丽虹批示肯定。公开出版《可以公证——公证典型案例百则》,向社会展示公证制度优势特点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为公证员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和指引,调动公证员立足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广泛开展工作宣传。注重公证工作宣传,提升社会知晓度,主动接受监督,法治日报、河北日报等媒体以《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行一站式服务河北公证便民暖心举措频出》《我省将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为题对我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实干兴业浓厚氛围。 |
关键词: |